当前位置:首页 > 廉洁文化

只为升迁不为百姓,不是好官员

发布时间:2024-03-18 12:12 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甘肃纪检监察网 字体: [ ] [ ] [ ]

今之仕者,为廉为能,不过求升,未有实心为民者,欲天下之治得乎?

    ——明·王文禄《求志编》

【深意浅说】

此段意思是说,现在当官的,表现得廉洁能干,不过是为了得到升迁,没有真心为老百姓办事的。要想让天下得到治理,有可能吗?

为官廉洁能干,为了升迁还是为了百姓,目的不同,后果自然各异。

人们或许会问,廉洁、能干,难道不是好官的标准吗?难道不符合老百姓利益吗?难道不应该得到提拔重用吗?老百姓盼望的,难道不就是廉洁能干的官员吗?

其实细心分析,并不如此简单。

在一切为了百姓的宗旨下,为官廉洁能干,当然是好事。如果当官不是为了老百姓,有些廉洁和能干,就与百姓利益不相干;有些廉洁与能干,可能还会侵害百姓的利益。

一个官员如果很廉洁,不贪污,不贿赂,两袖清风,一尘不染,但是百姓遇到困难麻烦,不帮助解决;百姓有冤屈打官司,不予受理,受理了也不公平裁判;有恶人为非作歹,欺压良善,也不去制止。这样的廉洁官员,显然不是老百姓所期望的好官员。

又如能干。一个官员,有一套理财本领,能想方设法把老百姓的钱袋掏空,超额完成赋税,为朝廷创造大量的收入,比如桑弘羊的盐铁专卖。这样的能臣,于百姓有什么好?从历史记载看,很多所谓的能臣,就是酷吏,虽然能干,却压榨百姓、冷酷无情。

官员的一切行为,都会受到激励机制的引导,激励机制就是官员行为的指挥棒。司马光说,君主“生杀予夺,爵禄废置”八柄,也就是八个指挥棒引导驾驭臣下为朝廷服务,升迁就属于这八个指挥棒之一。古代朝廷充分利用这个指挥棒,调动官员积极性,让官员办事。

一个官员追求升迁并没有错,问题是,谁来决定他的升迁,用什么标准来决定升迁。古代官员原则上都是由朝廷任命的,代表朝廷到地方执政。一个官员是否升迁,看他的行为多大程度上服务于朝廷的需要。官员表现出来的廉洁能干,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。所以,他们可以为了朝廷的利益而表现得廉洁能干,以争取得到朝廷的嘉许进而得到快速升迁。

古代百姓虽然是官员的衣食父母,虽然连皇帝也承认“尔俸尔禄,民脂民膏”,但是,给官员乌纱帽的不是百姓,能让官员升迁和获得荣誉的也不是百姓。官员是否为民,在考核中的作用很次要。百姓对官员的评价,在官员升迁中的作用基本是可有可无。

所以,历史上确实出现这样的现象:一些真正为民的官员,没有得到很好的升迁,如清朝康熙时期著名廉吏陆陇其,虽然深得老百姓爱戴,却连七品知县最终也当不成。而有的只为升迁不为百姓的官员,却获得了很好的前程,如清朝雍正时期的能吏田文镜,隐瞒灾情不报,酷烈催税,导致民怨沸腾,却仍旧飞黄腾达。这是帝制时期的政治制度决定的,也是统治者失去民心的根源所在。

 (梁发芾)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:

下一篇: 誓死跟党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