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廉洁文化

杨震:“四知”拒金 清白传家

发布时间:2023-02-27 09:59 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甘肃纪检监察网 字体: [ ] [ ] [ ]

廉历2-27.jpg

杨震,字伯起,东汉弘农郡华阴人,因“暮夜拒金”的故事,被后人称为“四知太守”、“四知先生”。

杨震博览群书,知识渊博,通晓经传,穷究事理,有“关西孔子”的雅誉。他热心于教育,执教讲学近30年,培养了大批人才。他大器晚成,一直到50岁才应征出仕为官,历任襄城县令、荆州刺史、东莱太守、涿郡太守,后入朝任太常、司徒、太尉等高官要职。杨震一生为官清廉,刚直不阿。

杨震出任东莱太守时,途经昌邑县。县令王密是杨震曾经举荐的人才。王密得知恩师、恩人杨震途经本县,想借机报答,便亲自迎接,热情周到地安排了食宿。当天夜里,王密专程拜谒杨震,一番寒暄过后,从怀里取出十斤黄金送给恩人。杨震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,说道:我了解你的才能和品德才推荐了你,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,这是为什么呢?”王密急忙解释:“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,您就收下吧。”杨震听后严肃地说:“你顶天而来,天知道;踏地而来,地知道;携金而来,你知道;赠金与我,我知道。既然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何为不知!”王密见状,满脸羞愧,拿起黄金出门而去。
    在涿郡太守任上,杨震依然为政清廉,秉公办事,不拉帮结党,不接受私人馈赠,生活极其俭朴。他的眷属平常也都吃些粗茶淡饭,衣无丝绸锦绣,出门也不坐公车。杨震的一些亲朋好友诚心诚意地规劝他:你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,趁机搞一些私人产业,弄一些私人家当呀。杨震却始终不同意,他说:“不给子孙们购置产业,而为他们留下‘清白吏’这样一个名声,也是十分丰厚的遗产啊!”
    东汉安帝延光三年,因樊丰等人的造谣、诬陷,杨震被罢官,遣返原籍。当杨震行至洛阳城时,他慷慨地对子侄和随从们说:“我死并不足惜,只是我蒙受皇恩居于高官上位,痛恨奸佞诡诈的小人,却不能除掉他们;憎恨受宠幸且倾朝乱政的恶女,却不能制止她们,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日月!我死了以后,就用杂木做棺材,用单布盖上身子即可,不必归葬到祖坟,不要设祠堂祭祀。”说罢,悲愤地饮毒酒自杀,终年70岁。

天地自省清正,公道总在人心。东汉顺帝时,杨震得到平反,其忠贞与清廉也受到朝廷的表彰。山东昌邑还特意立起“四知庙”,以纪念杨震。

◼杨震廉洁奉公,忠于职守,他留给子孙的“清白吏”遗产,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。(维宏)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: